不久前,在2015年慕尼黑上海光博會期間,本刊采編人員有幸與蘇州德龍激光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裕興進行了交流。作為國內激光行業領先者,德龍激光本屆攜帶了最新設備和激光應用解決方案參展,主要展示了薄膜激光蝕刻設備、紫外精細微加工設備FPS01、工業級皮秒紅外激光器和10W高功率紫外激光器,第一臺6萬的3W紫外激光器,并展示玻璃藍寶石切割、COB模組切割、陶瓷切割鉆孔、金屬切割鉆孔等激光加工應用,受到廣大客戶的熱烈響應和好評。
據了解,中國的太陽能產業規模于2007年已躍居世界第一,然而國內由于光伏裝機量不足,產能又過剩,很多產品依靠出口,但是也因為這樣,前幾年歐美國家對中國太陽能產品發起了反傾銷調查。在國外,太陽能電池是激光工藝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應用市場。
德龍激光是國內第一家推出太陽能激光應用設備系統的激光企業,為什么該公司要專注于太陽能應用市場呢?
趙裕興說:“德龍激光的定位是專業設備供應商,我們很少接觸通用設備的市場,大約2007年,國內太陽能產業迅速發展起來后,我們就看中了這一領域應用前景,比較快的進入了這一激光應用市場。但是國內太陽能市場這些年的發展也是有波動的,幾年之后就發展成熟了,有產能過剩、競爭無序現象,整體盈利環境變差了,因此我們就沒有繼續把它當作重點了,我們是一個市場一個市場來做,而不是在一個專業應用市場一直呆下去。”
早些年,太陽能由于是清潔能源,得到國家大力提倡和支持,原來還算是高科技產業,后來很快就遍地開花發展,到處都有廠家能夠做了,以至于后來發展過剩,那么它已經是一個相對成熟的產業了,技術上也是接近頂端了。據了解,長三角的太陽能相關產業占了國內一半以上,據此推斷,激光技術在江蘇地區太陽能的應用潛力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相比較歐洲、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中國的激光技術在太陽能的應用率非常低,為什么激光技術推不進太陽能市場的應用呢?
趙裕興對此進行了解答:“如果需要在太陽能的技術和效率上大幅度提升,必須在新技術和加工工藝上有大的投入和開發,而在太陽能產業過剩的情況下,一些企業在盈利上壓力較大,所以要拿出大量的資金去投入新技術研發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了。而且,有些企業考慮到投入與產出的效果,比方說,投入1000萬美元,整體效率才提高0.1%,這值不值得投入呢,也是需要考慮。”
確實,企業經營者考慮的往往是投入-產出以及成本效益的問題,太陽能電池產業也不例外。前幾年歐美發起的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幾乎導致一些國內光伏巨頭面臨破產危機,還有一些企業傳出了資不抵債、拖欠工資等問題,整個行業在走下坡路,處境艱難。
“也正是因為這幾年太陽能產業處于低迷,導致了激光加工設備商要大規模進入太陽能應用市場,變得不容易,事實上激光技術還沒有大規模在太陽能應用。對于中小型太陽能企業,要他們拿出大量資金去投入新工藝新技術應用,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這不僅僅是技術性問題,還是一個商業戰略的問題,”趙裕興補充說。
盡管激光技術在國內太陽能產業應用率遠低于發達國家,但是趙裕興認為,在激光工藝應用于太陽能的技術層面上,國內與歐美的沒有太大差距,也就是激光加工技術相差不大。
“歐洲的Manz公司是比較多專注于太陽能激光加工的,德龍如果想做這方面,也可以做得一樣好,”趙裕興對此非常有信心。他也提醒到,任何一家企業都需要選擇市場,不可能什么都去做。德龍就不是僅僅專注于太陽能市場的,還有LED、觸控屏幕、半導體應用等。
據他進一步透露,2014年德龍激光取得了百分之十幾的增長率,而2015年預計會取得超過20%的增長。
關于德龍激光是否考慮上市的事情,趙裕興回答道:“資本市場當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融資平臺,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資金的保證。但是這種事情是水到渠成的,不是說每個企業都要去上市,而是要看企業本身是否需要,德國通快公司就還沒有上市。